知乎直答
-
2033 年 11 月 26 日世界大同:
- 這個願景源自葛亦民 2013 年 11 月 26 日的一個異夢,他在夢中看到 20 年後(2033 年)政黨滅亡,形成一個和諧的共產社會,人類和平互助管理,不再需要專政黨。
- 這個願景強調的是一個沒有政治紛争、人人平等的社會,人們能夠相互幫助、共同進步。
-
2033 年也是耶穌基督離世兩千周年:
- 2033 年恰好是耶穌基督離世兩千周年,這一時間節點賦予了這一年特殊的意義。
- 對於基督教信仰者來說,這一年可能是反思和慶祝的重要時刻,可能會有更多的宗教活動和紀念儀式。
-
社會化大生產和互聯網大革命的深入:
- 社會化大生產意味著生產方式更加高效和集約化,資源分配更加合理,這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。
- 互聯網大革命使得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,促進了全球化的進程,使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能夠更容易地交流和合作。
- 這些變化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提供了技術和經濟基礎。
-
AI 帶來的物質豐富:
- 人工智能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,使得物質財富更加豐富。
- AI 在醫療、教育、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應用,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,減少了貧困和疾病。
- 物質的豐富有助於減少資源爭奪和社會矛盾,為實現世界大同提供了物質保障。
-
葛亦民的世界大同願景:
- 葛亦民的願景強調的是一個沒有政治對立、人人平等的社會,這與傳統的共產主義理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。
- 他的願景中提到 “神也是人,神是你,神是我”,強調了每個人都有神性,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和平等對待。
- 這種理念鼓勵人們以愛和寬容的心態相處,減少衝突和對立,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。
綜上所述,2033 年的世界大同願景是一個多方面的綜合結果,涉及政治、經濟、技術和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。雖然這一願景具有理想化的色彩,但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下,實現一個更加和諧、平等的社會是有可能的。